从雷州半岛向南,跨过称为琼雷天堑的琼州海峡,就到了四时长花,长夏无冬的海南岛。
海南岛地处热带
海南岛面积略小于台湾岛,是我国第二大岛,汉武帝时,在海南岛设珠崖,儋两郡。
明代在海南岛设琼州府,辖三州,“琼为都会,居岛之北,修居西睡,崖居南陲,万居东睡,”因而,海南岛又有琼岛之称。
明代海南岛地图
海南岛岛屿轮廓形似一个椭圆形大雪梨。长轴呈东北至西南向,长约290千米,西北至东南宽约230m千米,面积3.39万平方千米,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。
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南构造隆起是海南岛中部不断抬升,逐渐形成了海南岛的地貌特征。
海南岛地形图
山地位于岛屿中央,丘陵、台地、平原依次环绕四周。海南岛平均海拔120米。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的25%,100米以上的平原、台地占三分之二,总体来看,地形条件较为优越。
海南岛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为界,南北景色截然不同。
南度江中游以北地区,和雷州半岛相仿,具有同样平广的台地和壮丽的火山风光。
海口南渡江
海南岛和雷州半岛本来连为一片,只是到了距今一万年以来,海面上升,海流冲刷,形成一条长八十千米、宽二十千米的琼州海峡,才使它们分居南北,隔海相望。
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区,五指山横空出世,周围丘陵、台地和平原围绕着山地,环环相套;南部沿海,山地直逼海岸,气势十分雄伟。
五指山
五指山和粤东雄伟的莲花山脉一脉相承,是亿年前巨大火山爆发形成的“天之骄子”。
海南岛的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地的海蚀堆积海岸、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地貌海岸、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。
海岸生态以热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。
海南岛海岸的红树林
海南岛之所以成为宝岛,除了那丰富的地下宝藏,如,驰。名中外的石录富铁矿、羊角岭水晶矿,以及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之外,还因宝岛所处的地理纬度和自然环境等因素,四季常“热”。
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。基本特征为:四季不分明,夏无酷热,冬无严寒,气温年较差小,年平均气温高。
海南岛的热带作物
全岛年平均气温高达二十五摄氏度,南部各县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也超过二十摄氏度。
海南岛干季、雨季明显,冬春干旱,夏秋多雨,多热带气旋;光、热、水资源丰富。
所以几乎所有的热带作物都能在海南岛生长,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栽植,海岸带上红树林郁郁葱葱,珊醐虫生机旺盛,邻近海洋热带渔业资源丰富多彩。
海南潭门港
充足的阳光,湿热的气候,给海南岛带来勃勃生机,使长春宝岛名副其实。
然而还有妙不可言的是,这里尽管白天烈日当头,骄阳似火,热气逼人;但是,一到黄昏,海风习习,一日暑气很快就消散了。盛夏到海南岛北端的海口市,晚上也不觉得很热。
万泉河
受岛屿面积的限制,海南岛上的河流的长度,流量,流域面积都相对较小,为中小型河流。
受中高周低穹窿构造的控制,海南岛上的河流自中心向边缘沿多级阶梯地形作辐散状人海,呈现初多层次结构的辐散状水系。
海南岛上的三大河流
南渡江、昌化江、万泉河是海岛上的三大河流。由于是热带海岛型河流,表现出较为独特的水文特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