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元节是农历几月几日(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)

俗话说“七月半,鬼门开;七月三十,关地门”,意思是:每年的七月半,是鬼门的开启之时;七月三十,是鬼门的关闭之时,所以“七月半”又叫“鬼节”。而“七月半”接祖、送祖,其实就是接鬼、送鬼,只不过其中有自己的祖先。

每年的七月半,或者提前一天的黄昏,大家会在院外、路边、河边等靠边缘的地方送鬼。一些老奶奶,蹒跚着缠过或者没缠过的小脚,提着或大或小一提箩东西,酒肉、水果、麦芽等祭品,领着个半大孙儿,或者小媳妇,到路边去送鬼。

这个时候,正是黄昏晚霞、夕阳西下之时,加上燃烧纸钱、蜡烛和一些供物所产生出的火苗,忽明忽暗,照得他们的眼里,不由想起平时听到的鬼故事,害怕之情由然而生,毕竟跟在老奶奶身后的半大孩子、年轻小媳妇,都是胆小之人。

一、中元节的来历

中元节与除夕、清明节、重阳节并称传统四大祭祖节日,相传是道教与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,这一天,在阴间的孤魂野鬼会被放出来,为了缅怀先祖、祭拜地官,在阳间的人们会准备丰富的祭品,烧香焚纸,祭拜这些来自阴间的祖先。

道教古书记载:传说有一个叫陈子祷的青年与龙王女儿结婚,几年后,他们先后生下了三个儿子,龙王见了三个外孙很是高兴,就根据他们三个人的出生日期,分别安排了相应的职务,这就是“上元”日、“中元”日、“下元”日的由来。

大哥正月十五出生,是天官赐福日,就取名“天官”,管赐福,为“上元”日;二哥七月十五出生,是地官赦罪日,就取名“地官”,管赦罪,为“中元”日;三弟十月十五出生,是水官解厄日,就取名“水官”,管解厄,为“下元”日。

他们三个人有了外公给的这个官职,自然就有了权利,当然也有了义务,是要干活的,他们分别在自己的生日这天,要到人间去巡游一周,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好的、是坏的?对于道德品质好的人,他们就给予赐福,否则,就要降罪。

其实,“中元”之名起于北魏,甚至更早,据《修行记》的记载:“七月十五中元日,地官降下,定人间善恶,道士于是夜诵经,饿节囚徒亦得解脱。”因此,在七月十五日这天,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,祭拜地官大帝以及自己的祖先。

后来,道教与传统民俗的“中元节”相结合,二者的时间与意义大相径同,基本能够对应,是基于同一宇宙观:即天、地、水三界。天官、地官、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被神格化了,在民间通称为“三界公”,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。

二、中元节的传说

1.佛教传说

相传,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为人不耻的坏事,被乡邻们称为一害,不过,死后却变成了饿鬼。母子连心,儿子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,母亲十月怀胎不易,又养育自己成人,就运用法力,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,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。

这是报应!可目连总不能让母亲这样过下去,于是就找到了佛祖释迦牟尼,佛祖早就知道,于是告诉他,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,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,置于盆中,供养十方僧人,其母方能济度,目莲依佛主之意行事,其母终得解脱。

这一传说传到了民间,就形成了一种习俗,并逐渐演变,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,人们都会宰鸡杀鸭,焚香烧衣,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,用以化解其怨气,不至于为祸人间。久而久之,就有了盂兰节这一节日。

2.赦罪节

“赦罪”是龙王的第二个外孙管的,他是七月十五出生,这一日是地官赦罪日,他就被龙王取名为“地官”,职务是管赦罪,这一日又被称为“赦罪”日。所以,“中元节”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的节日,又是一个“赦罪节”!

道教是一个很宽容的宗教,会随时给予人转变和更新自己的机会。所以,“中元节”又是我国节日中的“忏悔节”和“赎罪节”。如果在这一年之中犯有罪过,不论大小,在中元节这天,都可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。

3.鬼节

七月十五被称为“鬼节”,大概是因为在七月初一到十五这半月时间,人们要给先人们烧纸钱、蜡烛、各种供物和进行各种祭祀,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比较玄,而且有人还说在这段时间看见一些东西,人们就产生了鬼的节日之说。

民间鬼节中,七月初一为开鬼门,死去的先人就要魂归人间检察后代们是否善恶,后人也要乘机祭祀他们;七月十五,为鬼节,过了七月十五,就关鬼门。七月三十之前,如果有人还没有祭祀他自己的先人,他的先人一年就要游魂人间。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